6G运存是实用还是过剩?是噱头还是发展必然?
昨天看到360发布了N5,6GB+32GB的组合,售价1399,算是将千元机的运存一下拉升了一个档次,所以,小编才想说说这个6GB运存是否有必要。
讲正文之前,先给大家安利一个东西:安迪-比尔定理。
首先这个安迪-比尔不是一个人,当然,他也不是一条狗,哈哈!
安迪指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比尔指微软前任CEO比尔·盖茨。
安迪-比尔定理的内容是: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直译过来就是:安迪提供什么,比尔拿走什么。更书面一点的意思是:硬件提高的性能,很快被软件消耗掉了。
这定律最初是说PC行业的,现在放在手机行业也是同样适用的!
小编印象中,智能手机发展初期,RAM的大小最初也只有256MB,后来经过512MB→768MB→1GB→1.5GB→2G→3G→4G,一直到现在的普遍6GB。这不,在2017CES展会上,华硕率先发布了全球首款8GB运存的手机,小编不禁想感叹一句:华硕,你可以上天了!
Android从最初的V1.1版本发展到现在的V7.0(且不说谷歌马上就要发布的8.0),自身功能强大的同时,对于硬件的性能要求也是慢慢提高了,像最初的256MB的RAM,跑起来也是得心应手,随着系统版本的迭代升级,现在Android系统对于运存的需求变大了,开机动辄都是占用2GB左右的运存,3G运存起步的手机,已经显得很鸡肋了!
上两张图大家先看看:
这图左边是魅蓝note5刚开机运存效果图(魅蓝系统默认不显示运存占用大小,仅有一个百分比图),右边是HTC m9ew,两部手机都是3G运存。
魅蓝note5运存占用超过二分之一多,而HTC已经占用了三分之二了,仅剩下1GB可用运存,这就让APP的可用空间有点捉襟见肘了。
在看几张APP占用内存图:
上面图片中的APP以及占用运存空间依次从左往右,从上而下,分别是:
网易云音乐:118MB;
魅族自带浏览器:120MB;
QQ:233MB;
淘宝:193MB;
魅族自带邮件:41MB;
微信:262MB;
魅族自带电话:31MB;
支付宝:209MB;
微博130MB。
就这几个APP加起来,已经用到1337MB了,如果想让这几个APP常驻后台,以便随时使用,且不被系统回收,在魅蓝note5上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HTC明显不够,只能先杀死最先使用APP,以保证后面开启的APP能流畅使用。
魅族flyme6发布的时候,号称是越用越流畅,小编的魅蓝note5已经是基于Android6.0的flyme6了,极速流畅谈不上,但是卡顿确实少有,原因是魅族的进程收割者太厉害了,后台多开几个APP,最早打开个几个指定会被回收,再次从后台唤醒,跟重新打开APP是一样的。
Android系统在运存不够的情况下,会自动去回收一些APP,以保证后面开启的APP能正常使用。
所以,在手机可用运存更大的情况下,能保证更多的APP在后台常驻,这样,重新打开APP的情况下,也省去了加载基本数据的过程(比如魅族的电话和短信APP,首次打开会有1秒钟的白屏),体验也会更好!
反之,可用运存小的情况下,系统只能舍此及彼了。
小编大胆的预测一下,未来手机的运存发展,慢慢全都会是标配4G起步,再到6GB标配,8GB就是顶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