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泰利 (2017年)
形成及掠过楚克
编辑
在热带风暴古超吹袭台湾时,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已指出将再有热带气旋爆发增强为一成熟台风并影响该处,但美国“全球预报模式(英语:Global Forecast System)”认为该系统将受到垂直风切变影响而无法迅速发展[注 1],大致移向东海。此预报中的低压区于9月6日在楚克东北方海域形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在凌晨3时给予热带扰动编号“94W”,而台湾中央气象局在7日早上8时率先把该系统升为热带性低气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上午10时半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评为“低”,到下午2时正升至“中”。该系统所在海域水温炎热,且垂直风切变较为微弱,协助系统打开赤道方向流出[注 2];惟独是东北面热带对流层上部槽[注 12]阻塞系统极地方向流出,令系统组织较为松散,且几乎没有旋转,半圆效应亦颇为明显,西南象限风力较弱,日本气象厅在同日晚上8时也把该低压区升为热带低气压,9日凌晨3时半发布烈风警报[17],表示一日内有机会发展成热带风暴,一日前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已在早上10时把该系统于24小时内形成热带气旋的机会提升为“高”,并同时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当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曾把预测路径西调到在汕尾一带登陆[18][19],可是9日又东调回横扫台湾,而美国“全球预报模式”也预计此系统会发展并掠过恒春半岛[20];其馀电脑数值预报模式则分歧较大,虽以横扫台湾为主流,但亦有在宜兰对出海域采取转向路径,以及移至日本以南的预测[18],原因是现时副热带高压脊位于强势,其深厚东南气流带领此系统以时速约25公里西北移;但其后东海将有西风槽发展,令副热带高压脊东退到台湾以东海域,随后会否有赤道反气旋形成,以及华南脊场的发展,将影响此系统的路径;从香港天文台的路径概率预报图可见,该系统登陆广东和横扫台湾的机会率各占10%-20%[21]。
随着螺旋性渐增,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9日凌晨5时把该系统升为热带低气压,且给予热带气旋编号“20W”。午后系统组织进一步成形,对流云带紧紧嵌入低层环流中心,呈现更明显的热带气旋雏形,台湾中央气象局在下午2时把该系统升为轻度台风;日本气象厅也要在晚上9时10分把该热带低气压正式升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泰利,给予国际编号“1718”[22][注 13],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接连在晚上9时半以及11时正跟随升格,而该系统在10日下午4时进入香港天文责任范围时,该部门亦同样把泰利评为热带风暴[24]。由于泰利和另一个低压区发生轻微双台效应导致路径略为偏北,美国“全球预报模式”把泰利的登陆位置北调,各官方部门因而跟随,预料泰利将会横过台东。
稳步增强预报北调
编辑
午夜后泰利组成中心密集云团,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11日凌晨2时40分率先将泰利升为强热带风暴,10分钟后日本气象厅跟随,香港天文台亦在凌晨3时45分把泰利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25];而日本气象厅更在整整7小时后,于早上8时50分将泰利升格为台风[26]。泰利于中午前发展出“云卷风眼”,代表该系统已达台风程度。黄昏时泰利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责任范围,当局在下午5时把泰利评为台风,且给予当地名称“拉妮”(Lannie);台湾中央气象局也在晚上8时正把泰利升为中度台风[27],中国国家气象中心25分钟后亦把泰利升为台风,香港天文台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紧接在晚上9时45分和12日上午11时跟随升格[28]。当日数值预报模式再度把泰利的预测路径向北调整,美国“全球预报模式”预计泰利采取和2016年台风马勒卡相近的路径,在台北附近海域掠过后,进入东海并直趋日本,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亦把预报调整到在台北登陆或近距离掠过后,在闽浙交界登陆[29],各部门随后亦采纳此预测。
副热带高压脊受西风槽打击及东海的一个低压区影响而北抬及东退,泰利在当日进入副热带高压脊的弱点位置,移动速度逐渐减慢到每小时10公里。当日各大数值预报和官方部门在日间再次把预测路径向东调整,预料泰利在浙江登陆或近距离掠过后,在强度不会明显削弱的情况登陆九州,并横扫日本;随后数值预报更报出以巅峰强度直入东海中部,在浙江以东海域200多公里外掠过,并循本洲直入日本海的预测,已经与先前横过吕宋海峡,和掠过恒春半岛的预测大相迳庭。随着泰利东部有另一股热带对流层上部槽形成,泰利在当晚打开极地方向流出,形成双向流出通道,加上海水温度、垂直风切变等良好环境维持,泰利的对流云系渐呈放射状,显示其强度持续上升,在日间发展出一个风眼,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下午2时20分把泰利升为强台风,2小时后香港天文台亦作出此项升格[30],更在14日早上9时45分把泰利升格为超强台风[31]。此时泰利的中心被深层对流包裸及巩固,中心密集云团和风眼在卫星云图上显而易见,显示泰利达到强度顶峰,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下午1时05分也把泰利升格为超强台风。
登陆日本
编辑
泰利的巅峰强度只维持了一段短时间。随着泰利于东海停留,长时间的上升流来较冷的海水,同时垂直风切变加剧,堵塞系统的赤道方向流出通道,风眼变得模糊不清,深层对流向东北切离。此时泰利逐渐从副热带高压脊突破,加速往东北方移动,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对泰利的“超强台风”评级维持7小时后,于晚上8时05分把泰利降为强台风,香港天文台在15日凌晨1时45分亦作出此项降格[32]。其后中国国家气象中心于同日下午3时05分把泰利降为台风,香港天文台于16日凌晨3时半紧接降格[33]。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更在下午5时把泰利降为热带风暴。受到西风槽前的良好高空辐散支援,以及泰利开始移入水温较高的海域,加上垂直风切变短暂缓和,泰利减弱的趋势稍为放缓,日本气象厅和香港天文台直至17日早上8时50分和9时45分才把泰利降为强烈热带风暴。随后垂直风切变恢复原有强度,泰利的移速明显加快至每小时30公里,日本气象厅宣布泰利在上午10时半于鹿儿岛县南九州市登陆,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1小时后亦有此表示及将泰利降为强烈热带风暴。泰利在下午4时于高知县宿毛市再次登陆。后来,泰利又在晚上9时于兵库县明石市登陆。泰利曾登陆日本3次,最终于9月18日凌晨在佐渡岛近海转化为温带气旋。
当时日本气象厅并未宣布泰利已转化为温带低气压,并继续为泰利发布台风情报。当泰利登陆北海道地区后,媒体先后报道泰利是第一个先后登陆本土4岛(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的风暴。[34]但在事后的台风分析指出,泰利在登陆北海道前已转化为温带低气压,并于同年11月7日公布分析结果。[35]
9月18日早上6时,泰利增强为温带气旋,并出现暴风圈。[36]同日早上10时,泰利于北海道桧山振兴局四度登陆日本,[37]并在掠过渡岛半岛后于内浦湾重新出海。[36]早上12时,泰利于胆振综合振兴局附近五度登陆,其后在横过北海道后于稚内市宗谷海峡出海,并随即于俄罗斯库页岛登陆。9月18日晚上9时,泰利于北纬47度、东经143度附近减弱为温带低气压。
事后调整
编辑
联合台风警报在事后发布的最佳路径中,把泰利降级为台风,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从130节(每小时240公里)下调为120节(每小时220公里)[38]。而香港天文台在11月1日发表“2017年9月热带气旋概述”,把泰利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由每小时195公里稍微下调至每小时185公里[39]。